top of page
210c2c891c37098492aec9dde93f16a.jpg

英才青少年兒童藝術文化協會(Talented Youth and Children Art and Culture Association)專注於創設和推廣面向兒童與青少年的各類藝術文化領域比賽。自 2008 年成立以來,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推動音樂、繪畫、戲劇、文學、傳統文化等多種形式的藝術文化競賽,旨在激發青少年的藝術靈感、文化認同感與創新能力。

 

我們的使命是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文化競賽活動,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在藝術修養與文化素質方面的全面發展。幫助他們在展示才華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學習多元藝術技能與文化知識,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齡人結交友誼,共同傳承與弘揚人類優秀藝術文化。

Our Programs

學術競賽

在學術競賽的版圖中,數學奧林匹克、科學展覽與語言藝術比賽宛如三座閃耀的燈塔,為學生的學科探索之路指引方向。

 

 

這些競賽不僅是知識積累的「升級賽道」,更是學科能力的「鍛造工坊」—— 它們以數學的邏輯之美、科學的探索之趣、語言藝術的表達之妙為核心,引導學生跳出課本框架,在深度鑽研中構建扎實的學科體系,在挑戰解題中磨練縝密的批判性思維,更在創新表達中釋放獨特的學術靈感。

 

這裡沒有簡單的知識復述,只有對學科本質的追問與突破;沒有僵化的思維定式,只有讓好奇心驅動的主動探索。最終,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競賽中收穫的不只是學科技能的躍升,更是面對複雜問題時的自信與智慧。

科技創新競賽

科技創新競賽的賽場上,機器人挑戰賽的靈巧操控與編程馬拉松的代碼流動,共同譜寫著年輕人探索未來的序曲。

 

這些競賽從不是單純的技術展示,而是「問題解決者」的孵化場 —— 它們以真實世界的需求為導向,讓學生在組裝機器人的過程中構建工程思維,在編寫代碼的挑戰中鍛造邏輯鏈條。無論是讓機器人完成複雜的任務協作,還是用程序破解生活中的難題,本質上都是在引導年輕人將科技視為改變世界的工具。

 

這裡,創意思維與技術應用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一個閃現的點子可能催生出更高效的機械結構,一行簡潔的代碼或許能優化整個系統的運轉。參與者不僅能在反覆試錯中掌握硬核技能,更能領悟「科技為人」的本質 —— 技術的升級永遠服務於解決問題的初心,創新的靈感始終源於對生活的細緻觀察。最終,收穫的不只是操作機器人或編寫程序的能力,更是用科技思維直面挑戰、創造可能的信念。

體育競賽

體育競賽的賽場上,足球的奔跑傳接、游泳的劃水破浪、田徑的騰躍衝刺,構成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動人畫卷。

 

這些比賽不只是體能的較量,更是成長的課堂 —— 它們以強健體魄為基石,讓孩子在反覆訓練中打磨耐力與爆發力,在團隊協作中體會「1+1>2」的默契(如足球賽中攻防配合的戰術智慧),在與對手的較量中學會尊重規則、直面勝負。

 

這裡,每一次加速都是對自我極限的突破,每一次配合都是團隊精神的昇華;這裡,公平競賽是不可動搖的準則,體育精神是刻入骨髓的信仰 —— 輸贏之外,更珍貴的是賽後與對手握手時的真誠,是為隊友鼓勁時的熱血,是跌倒後重新站起的執著。最終,孩子們收穫的不只是更強健的體格,更是面對挑戰時的堅韌、與人協作時的包容,以及對「全力以赴」的深刻理解。

藝術競賽

藝術競賽的舞台上,音樂的旋律流轉、舞蹈的肢體詩意、繪畫的色彩碰撞,共同織就了一片釋放靈感的天地。

 

這些比賽不只是才華的展示,更是審美與表達的修行 —— 它們以創造力為源動力,讓孩子在音符的排列中傾聽內心的聲音,在肢體的流動中演繹獨特的故事,在色彩與線條的交織中描繪對世界的理解。這裡,每一段樂章都是情感的具象化,每一個舞姿都是靈魂的語言,每一幅畫作都是思想的延伸。

 

它們為年輕的藝術探索者們搭建起跨越邊界的橋梁:在這裡,孩子們不僅能打磨對美的敏銳感知,更能在與同齡人的交流中窺見多元文化的魅力 —— 或許是東方水墨的留白意境,或許是西方芭蕾的精準張力,又或是民間音樂的質樸力量。最終,收穫的不只是技藝的精進,更是用藝術表達自我、連接世界的勇氣與能力。

Our Purpose
英才青少年兒童藝術文化協會(Talented Youth and Children Art and Culture Association)的使命是通過多元化的藝術文化活動及競賽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我們致力於激發年輕人的藝術創作熱情、美學鑑賞能力和文化表達能力。透過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及傳統文化等領域的競賽,我們為全球青少年提供展示藝術才華與文化見解的平台,同時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締結跨文化友誼,為終身追求藝術與傳承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兼具藝術造詣與文化意識的未來藝術文化傳承者與創新者。
80aa8014f4b2c8934dab1f4791aa70ad.jpg
Competition Reflections (Parents/Organizations)
家長:
帶女兒參加英才協會的廢品藝術創作比賽時,起初我還擔心用舊報紙、塑膠瓶做雕塑會顯得 “寒酸”。可當她用攢了半年的快遞紙箱拼出《綠色家園》,評委卻點評:“這作品裏藏著對自然的敬畏,比昂貴材料更有力量。” 更讓我觸動的是,比賽現場所有材料都由孩子們自帶閒置物品共用,沒有一絲浪費。現在女兒畫畫時,總會把廢紙背面也利用起來,她說:“協會的老師說,節約不是小氣,是給地球留更多色彩。” 看著她在創作中學會珍惜,我才懂,這樣的比賽教會孩子的,遠比藝術技巧更深刻。
培訓機構:
作為非遺工坊,我們帶學員參加協會的傳統工藝比賽時,特意選擇了 “邊角料再創作” 主題 —— 用刺繡剩下的碎線編織掛飾,拿木雕殘留的木片雕刻小擺件。起初擔心這樣的作品不夠 “精緻”,但協會的理念讓我們安心:“藝術的價值不在材料貴賤,而在創作者的用心。” 比賽中,孩子們用算盤珠子拼出的《節氣圖》驚豔全場,評委說:“這是把老物件的溫度續寫成了新故事。” 更珍貴的是,賽後許多機構都來交流節約創作的經驗,我們的 “零廢棄工坊” 模式也被推廣。這讓我們明白,協會不僅在傳承藝術,更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真正的匠心,既懂創造,也懂珍惜。
家長:
兒子參加協會的環保主題繪畫賽時,沒用新買的顏料,而是用之前剩下的罐裝顏料調色,畫紙也是我辦公室攢的單面廢紙。他畫的《節約的魔法》裏,水龍頭滴下的水變成了小魚,飯桌上的剩菜長出了青草。評委在點評時特別提到:“作品裏的節約細節,比色彩更打動人。” 比賽結束後,他主動要求把用過的畫具都帶回家,說:“協會的展板上寫著,每支畫筆都能畫出更多故事,別讓它早早休息。” 現在家裏的廢舊物品,他都想著能不能改造成畫具,這種在藝術中萌芽的節約意識,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英才青少年兒童藝術文化協會 - 香港專才兒童藝術比賽
WhatsApp:852 44052304
bottom of page